清代词韵学的建构性特征
◇杜玄图
清代词韵学是清代词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探究词体的用韵法则为主要内容。清人论词以唐五代两宋旧词为宗,论及词体用韵法则亦以归纳旧词用韵为据,但清代各家词韵成果并不是对旧词用韵的再现,而是以清代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为旨归,以当时韵学为津筏,其目的是规范韵法,具有人为建构性。清代词韵学的建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清代词韵学的制韵宗旨在于融入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与词体学系统内的词律、词乐等其他形制要素之学互为构成关系。清代词韵学与清代词体学的这种互构共生关系,既是词韵与词体关系的一种折射,又体现了其时代的学术特质。
清代词体学上承明代词体研究,并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清人细化了明代格律本位之下的词谱编纂和词韵编订,填补了前代在词乐研究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作为清代词体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词韵学、词律(谱)学和词乐学之间积极互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使清代词体学发展为一个内部要素彼此关联的有机系统,一改前代词体研究的零散局面。因此,清代词韵学在为词体学提供韵法体制层面的韵部、韵理支撑的同时,对词体韵法的考察也往往以词律、词乐为重要参考。比如,清初沈谦“博考旧词”,编成《词韵》,向词坛昭示了舒入分押、平声独押、上去通押、间有三声通押等词体韵法特征,为《词律》《钦定词谱》等词谱的编研,尤其是为具体词调中韵叶关系的判定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而《钦定词谱》从音律出发,提出以韵释声、以韵为拍和间遵古韵等观点,对其后《词韵考略》《学宋斋词韵》《榕园词韵》等词韵专书的分部和音理的解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