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集成:认知科学的发展方向
◇黄侃
认知科学是前沿科技汇聚的一个重要学科。认知科学从诞生起就自带跨学科研究光环,推动着跨学科对话,将探寻人类认知现象和智能行为的基本目标分布在哲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众学科。
认知科学早期聚焦于一个基本假设,即认知的内在过程是在物理符号计算的系统和框架中实现。这一假设是对悠久历史中机制主义传统的延续,将认知现象(思维)比喻为计算机器的处理。然而,认知科学的底层问题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古典时代集聚的哲学命题组成的现代经验研究,机制主义只是认知科学众多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随着认知科学的跨学科任务越来越繁重,它的底层哲学工作原则不得不疲于应付各方面的挑战,修补理论漏洞,扩展理论假设。认知科学一度遭受信任危机,主要原因来自于机制主义传统下哲学命题在经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和现实之间那道难以弥合的缝隙。
机制主义强调本质和机制,如果说认知有一个基础的本质,在大脑中除了存在处理认知活动的机制之外,哲学上还应该外加一个假设,这个在头脑内处理的活动是一个内在处理表征的过程。此时,我们不禁会回想起在知识论中笛卡尔限定的一个本质上的“自我”,以及一个康德的理性主体,以确保知识的本质和基础。于是,试问知识是在内在的心理世界还是外在世界中形成,自然就落在自我和理性主体这两个事物头上,探寻它们工作机制的任务一直延续至今。这被认为是一个“昂贵”的任务,以至于早期认知科学的先驱们费尽力气要清除行为主义的影响,皆因其太“廉价”。这样就可以把认知科学革命视为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旗号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