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本版标题
  • 弘扬“人民性”
    推动红色音乐新发展

  • ﹃民俗过程﹄视角下的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

  • 新中国成立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类型和特色

· ·

新中国成立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类型和特色

◇蔡俊  汤婷铄

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曲家,他们将中国各地民族风格的音乐结合西方钢琴演奏技巧,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中国风钢琴作品。这些作品采用我国传统或者民间音乐素材,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演奏传统,使得作品更具中国韵味。例如,运用大量颤音模仿二胡、古筝等民间乐器;运用重复音模仿琵琶、唢呐等民间乐器。这些特点都展现了我国优秀作曲家对民族多声思维的探索。20世纪初期,中国钢琴创作技法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音乐教育与文化创新,多个专业音乐院校的成立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钢琴音乐创作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大量优秀的中国风钢琴改编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经过一系列发展,改编曲目风格更加丰富,改编音乐类型更加多样。

所谓改编,是指根据原作重写或者改编织体编制,在另一种乐器或者乐队中呈现。中国风的钢琴改编曲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素材编创,并与西方钢琴音乐演奏技巧相结合。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风貌并为中国听众的音乐审美所认同,也越来越被当代钢琴家们所重视,纷纷出现在大型独奏音乐会节目单中。这些改编的钢琴曲目,按照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第二类是由传统中国器乐曲目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第三类则是由传统戏剧、现代戏剧和歌剧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在每一种类型曲目改编中,钢琴创作技巧与织体写作变得尤为考究。这些作品成功地融合了西方钢琴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将二者融为一体,使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作曲家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