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心雕龙》研究历程及其特质
◇冯斯我
日本是除中国本土之外《文心雕龙》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的国家。自唐代传入日本后,《文心雕龙》一直在日本本土流传。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日本人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其展开研究,各种研究成果数量已达200余种,涌现出冈白驹、铃木虎雄、青木正儿、户田浩晓、斯波六郎、目加田诚、冈村繁、兴膳宏等一大批学者,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显学——“《文心雕龙》学”或龙学”。就其研究领域及其标志性成果来看,日本《文心雕龙》的研究历程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时期并呈现出不同特质。
以文学史书写为标志的
研究兴起时期
日本《文心雕龙》研究究竟何时开始?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户田浩晓指出:“日本近代最早的研究当推铃木虎雄于大正十五年(1926)发表的敦煌本〈文心雕龙〉校勘记》。”学界一般沿袭户田浩晓此说,认为铃木虎雄的相关研究标志着日本《文心雕龙》研究的兴起。然而,翻阅江户后期和明治时期一些文献典籍,我们发现该时期文心雕龙》在日本已经不仅停留在简单的传播阶段。两种《文心雕龙》版本、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相关评论的出现,说明日本《文心雕龙》研究的生成实际上更早一些,而且相关研究和涉及学者也比较广泛,明治和大正时期是其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