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可能方案
◇翟东升 梁坤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中,美西方国家的应对方式不是治理与改革,而是靠大规模量化宽松渡过难关,让全球的储蓄者和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代价。不仅如此,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西方国家肆意滥用货币金融霸权,动辄实施单边金融制裁,随意冻结别国政府和国民的储蓄财富。这种不负责任的滥权行为,令各国知识界开始讨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方案。
货币体系的
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做法开创了一个“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自此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概括出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以少数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主权国债作为全球核心储备资产;二是各国货币的价值没有黄金或者白银的硬锚,不可兑付,因而各国货币的汇率相互浮动。这两大基本特征,在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心与外围之间分别塑造出四种现象:一是外围国家面临经济周期性动荡的巨大外源风险;二是外围国家的外汇储备持续扩大和福利损失;三是美国的天量债务积累和财政赤字;四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去工业化。以美国的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用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核心储备资产,这意味着美国自身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必然外溢到全球,而那些经济结构和运行周期与美国不一致的经济体则大受其害。每次美元加息,总有部分外围国家会出现严重的股汇双跌和金融危机,根源就在于此。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