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2版:院内专刊2
本版标题
  • 以大历史视角看国家治理

  • 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 提升商务中心区发展韧性

  • 民族所与鄂伦春旗共建两个基地

  • 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内容控制权
    及其法律意义

· ·

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本报讯  为进一步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文化润疆工作,3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新疆智库在京举办“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非遗与考古视角”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实现文化润疆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的有机结合,从非遗、艺术、考古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交流。

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晖春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思想的纽带是实现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路径,思想文化的入脑入心要在润”字上下功夫、久久为功。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应围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持续加强研究。

“考古学家应在文化润疆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刘学堂通过分析史前西域文化发展的特点,提出天山地区彩陶系统是中国彩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在中国西北地区交互作用圈的使用,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特性,是中华文明内在的重要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