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论域
◇王海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在2022年进一步强调,前者的根本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界对这一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共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学。得益于这一背景,中国政治现象学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汇聚来自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学者,初步兴起一股学术潮流,共同任务是:借用或改造现象学思维、理论和方法,对公共生活进行描述、分析和阐释。这一探索不仅有助于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内部添加新的增长点,还有助于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新的建设方案。
中国政治现象学的知识创新
逾百年历史的哲学现象学运动对多个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诸如教育现象学、法律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成为学科交叉的典范或重要的分科分支。从胡塞尔的学生和助手阿道夫·莱纳赫在1913年撰文关注法权议题算起,现象学与政治学为邻已整整110年。在随后的学术发展史中,偶有现象学家碎片化地论及一些政治议题。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才有一批政治哲学研究者,陆续梳理从海德格尔到阿伦特等现象学家关于政治生活的思考。“政治现象学”便是在这一时期作为特定知识领域的标识被正式提出的,但长期影响平平。变化发生在2016年,西方学界加速了政治现象学研究进程,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文集出版。不过,从作者构成及主要内容看,基本属于以政治伦理为对象的“政治现象学哲学”研究,难以为政治学提供主流的知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