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史前仪式行为的展示性

  • 中国早期文明中的美育资源

  • 史前仪式行为的展示性

  • 史前仪式行为的展示性

  • 史前仪式行为的展示性

· ·

中国早期文明中的美育资源

◇肖琦

从发现仰韶文化开始,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遗址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和发掘,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相关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正如考古学家俞伟超所言,“考古学的全部价值,应视为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考古学新理解论纲》),中国早期文明探索其实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美育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有利于发展多学科融合的大美育,也有利于推进考古公众化。

早期艺术:丰富美育素材

在一般观念里,考古与美育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从考古学和艺术史的关系来看,两者的并置其实完全在情理之中。

考古学源于对古物和古迹中的艺术品的研究。欧洲的温克尔曼被誉为考古学之父”,他影响考古学发展的最重要的著作便是《古代美术史》;金石学是我国考古学的前身,以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们同样属于广义的艺术品的范畴。今天的考古学家不断向公众强调“考古不是挖宝”,这主要是为了澄清陈旧的误解,以达到最基本的科普目的,但并非要否定考古与“宝”艺术品)之间的紧密联系。事实上,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美术考古。因为种种原因,“美术考古”收录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美术卷”而非“考古卷”,这无意中也凸显了考古与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伴而共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