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费里尼在罗马

  • 早期《申报》与海派文化

  • 雅俗共赏译古诗

  • 费里尼在罗马

· ·

早期《申报》与海派文化

◇段怀清

《申报》自创办伊始,直至19世纪末,在经济上或许并没有达到其原始投资人的全部预期,但在新闻、传播乃至出版方面,无疑为近代中国拉开了新的历史序幕。尤其是对清末上海市民文化以及公共舆论空间的建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双重作用。与此同时,对于早期海派文学以及海派文化的形成、发展乃至繁荣,《申报》也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早期《申报》文艺:

“一时之目”与“千古之心”

具体而言,《申报》创办后就在新闻传播这一主业之外,开辟拓展出了“文艺专刊”以及“书籍出版”这两项具有先锋性的业务。作为早期《申报》“文艺专刊”的《瀛寰琐记》(1872.11—1875.1)、《四溟琐记》(1875.2—1876.1)和《寰宇琐记》1876),以及作为书籍出版业务的《申报》馆丛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20世纪上半叶,都为后来者所关注追忆。鲁迅和周作人的日记中,都曾记载过购买早期《申报》馆丛书方面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