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侯德仁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凝聚着中华先人的智慧、经验和哲理,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承载者和见证者。清修《四库全书》被誉为“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之渊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和存目文献达1万余部,几乎囊括了清中期以前所有传世的中国经典文献。因而,《四库全书》是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的最好例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体现中华文明绵亘古今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绵亘古今传承不息。这一特征,在《四库全书》中也有着多方面体现。
首先,《四库全书》收录典籍的编纂时间贯通古今,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编纂的文献,几乎所有存世的经典文献都被纳入《四库全书》之中,其编纂时间绵亘古今。
其次,《四库全书》文献内容涵盖的时间范围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这一点,可以举《四库全书》收录的二十四史来证明。二十四史中第一部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纪传体体裁的创立者,所记载的时间范围,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记载了三千多年的史事。《汉书》继《史记》而起,创立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自《汉书》而后,易代修史成为中国史学的传统,其后的二十二部正史就是在这一史学理念之下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