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本版标题
  • 经典阐释学拓展文化资源创新空间

  • 【图片新闻】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 北周武帝基因研究显示民族融合证据

  • 激励青年教师讲好思政课

  • 推动苏港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 广西运河研究院成立

  • 提升区域国别研究能力

  • 为世界电子商务教育展示中国方案

  • 以文学史形式为工人阶级立传

  • 思考数字时代人的数字生存

  • 跨区域推进革命文物规划保护

  • 【图片新闻】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 ·

北周武帝基因研究显示民族融合证据

本报讯  (记者陆航)3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介绍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新进展。经过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年来对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出土人骨进行的相关科学分析,使北周武帝的面貌和族源得以窥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介绍,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陈马村意外发现了一座北周高等级墓葬,出土文字材料显示,墓主人为北周武帝宇文邕。近期,研究人员以颅骨CT扫描技术对宇文邕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后,研究人员认为“武帝宇文邕是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对北周武帝和阿史那皇后遗骸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表明,生于蒙古草原的阿史那皇后,在定居北周都城长安后,享受了与其故乡一样甚至相对更好的以畜牧产品为主的饮食生活。

北周武帝为鲜卑族。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介绍,通过对武帝人骨基因组进行遗传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武帝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族、蒙古族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推断武帝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整合分析已发表的鲜卑人基因组数据后,研究团队还发现,鲜卑人群至少有60%的血统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东北亚人群,同时,不同地理区域的鲜卑人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这一发现,为南北朝时期贵族之间的民族融合找到了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