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视野下的西辽河文明
◇赵东海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提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深入研究西辽河文明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进一步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西辽河元素”,丰富并完善北疆文化的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参考。
西辽河文明具有丰富内涵
学术界对“西辽河文明”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解释。狭义的西辽河文明是指西辽河流域包括上游的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由史前时代向文明社会过渡时期。这里是北疆古代文明的滥觞圣土,它使中华文明史向前提了近千年,人们可以从这里寻找中华民族更老的家园。广义的西辽河文明地域上是指燕山以北、大兴安岭以南的广袤地域,包含辽西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时间上从远古时代延伸到近现代解放战争时期;内容涵盖了该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可以说是整个辽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西辽河流域是各民族的共同家园,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在这里共生并存,西辽河文明丰富和创新了北疆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