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徐建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对于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培育时代新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价值意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持续强化课程思政统筹推进,多维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与其他思政课程教学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意义深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有效结合。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应坚持“一门为主、多课渗透、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整体配合,既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叠加,也要避免“各司其职”、孤立脱节。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要认真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及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编写和修订新教材,及时吸收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前沿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反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精品课程,为青年学生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