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3版:院内专刊3

中日学者研讨中国古代国家与地域文化

本报讯  8月22—26日,第五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早稻田大学常务理事渡边义浩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中日两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卜宪群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与日本东方学会合作主办十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的经历,并介绍了双方在此基础上将中日论坛提升为“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的初衷和考量。他表示,新的论坛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致力于与中日及其他国外同仁共同拓展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国家与地域文化”,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政治与制度、学术与思想、书写与文化等议题展开讨论。在主旨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分析了明末甲申年间“撤宁守关”“南迁”“太子抚军”三大事件,指出明末决策机制的失衡和士论的矫激,最终导致了政治失序和王朝覆亡的结局。渡边义浩探讨了常璩的《华阳国志》,认为该书在记载华阳这一地区的独特性之外,也包含了“大一统”主张。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介绍了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经历和主要出土物,提出观察三星堆文化的三个维度,即古蜀文明的辉煌创造、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密切关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他认为,三星堆文化中既有古代巴蜀文明及其反映的地域性传统,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一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以长沙走马楼吴简、郴州晋简为个案,对3—6世纪出土度量材料所见国家与地方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