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
如何“认识你自己”
◇尧育飞
以代际划分的“80后”“90后”乃至“00后”标签正逐步丧失它的话语力量,而“00后整顿职场”之类的网络热点日渐被证明是一场集体幻想。陈旧的标签被撕去,新的标签接踵而至。年轻人很快在i人、e人的划分中找到自己的新归属,并再次建构起一整套关于自身价值的符号。事实上,i人、e人大致对应的内向和外向人格,在心理学和大众认知层面并非新鲜事物。不过换上一套新的名词外衣,这些社交身份符号却能焕发生机,再次在网络上占据热点,进而左右年轻人的说话方式和日常行为。
只是类似的符号往往如走马灯似的变换太快,通过星座标签体认身份早已成为过去时,而i人、e人很快又将被“淡人”“浓人”所取代。不断变换词语塑造新的身份符号,渐成当代青年乐此不疲的互联网话语游戏。这些沉迷于词语界定身份的当代青年,很容易被视作一群玩“词”丧志、随波逐流的迷惘一代,进而遭到批评家的辛辣讽刺。但问题是:热衷于符号化生存的当代青年的身份体认行为,真是无厘头的互联网泡沫事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