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章太炎诸子学的义理开新

◇孟琢

诸子学的复兴与开拓,是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清代中期以来,训诂考据的对象逐渐由经学转向子学,出现了《墨子间诂》《诸子平议》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体现出朴学内部的“子学转向”。与此同时,诸子学不断突破考据学的范式,在中西文化的碰撞激发中,开展了富有创造性的义理开新,章太炎的诸子学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以《齐物论释》为代表的诸子研究中,他既继承了清代考据学的方法与传统,更充分突破了清儒的学术框架,由文献考证走向了哲学义理的开拓与建构,蕴含着中国哲学“自立吾理”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无论是哲学思想的深刻性、文本阐释的创造性还是贯通东西方哲学的宏阔格局,以及将诸子学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的现实关怀,章太炎的诸子学都体现出超迈时代的哲学品质与历史意义。

在章太炎的学术生涯中,对诸子学的研究贯穿始终。在《膏兰室札记》等早期著作中,他对诸子文献进行训诂考证,并将西学资源与诸子思想加以会通。其中虽不无比附之处,但已展现出打通中西的学术格局。随着学术思想的发展,其诸子学发生了“由荀到庄”的重要转向。在《齐物论释》《菿汉微言》等著作中,他将庄学与唯识学、华严学进行会通,建立起体大思精的齐物哲学体系,代表了诸子学哲学创造的高峰。到了晚年,章太炎在“章氏国学讲习会”中多次讲授诸子学,不断推进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阐发。整体上看,章太炎的诸子学包括文本考证、历史梳理、义理创新三个层面,分别与传统“小学”、思想史、中国哲学三大领域相呼应,其中尤以第三个层面最为精彩。在训诂考证与思想史梳理的基础上,章太炎开启了兼具反思性、创造性与革命性的义理开新之路,为诸子学赋予了高度的哲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