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论”实为质疑中国新话术
◇本报记者 白乐
作为新能源产业绿色产品的代表,中国的外贸“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洲颇为畅销,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然而,近期西方一些媒体政客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曾多次谈及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美国政府还于2024年5月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关税。具体来看,美国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至100%、对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提高至50%、对锂电池的关税提高至25%。为从经济学角度起底“产能过剩论”的话语陷阱之源头与脉络,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安东尼·莫雷蒂(Anthony Moretti)。莫雷蒂表示,产能不断提升是新兴行业的必经阶段,但这一阶段并不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中国政府也不乐见“产能过剩”。西方部分媒体和政客炒作的“产能过剩论”带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通过与技术、安全等领域的大国竞争相关联,“产能过剩论”成为西方大国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最新质疑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