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张银  王海涛

当前,全面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教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主体和推动者,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教育数字化理念、模式和形态产生深层次转变的关键。以往关于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探讨多集中于外部培训体系、资源以及标准的建设和优化等方面,未从教师自身角度来探讨数字素养培养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其有意愿且有能力将数字资源、工具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和健康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教育公平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目标的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从实践来看,教师群体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因传统观念固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认识局限以及数字技术运用水平有限等问题制约而产生的抵触改变的声音,一种是受学习需求变化、教学问题解决亟需以及教学创新需要而产生的自主求变的声音。当教师自主尝试将新的数字工具和方法引入课堂时,会根据得到的结果来评估改变的效能,即新的课堂变化是否符合自己对教学、学习的信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够丰富学习体验等。如果教师发现改变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就会进一步优化改变或放弃改变。尽管自主改变的教师比抵触改变的教师更有探索新事物的热情,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教师所发起的自主改变常因单一视角或个人主观经验而无法保障一定能带来有效的、可推广的教学改革模式和策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了自认为合适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而言也未必总是合适的,因为可能存在试误的风险,会打破教学的连贯性。因此,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仅有主观求变的意愿和个人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探索实践置于科学的框架中进行,而科学框架的构建就需要思考外部力量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