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东亚文明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耿志刚

《朱子家礼》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重要著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该书系统总结并创新发展了儒家的家庭伦理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朱熹将“礼”的概念从古代贵族仪式提升为全民生活准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他强调“礼”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邃智慧。《朱子家礼》倡导通过家庭礼仪规范来教化人心,实现个人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这一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书传入朝鲜半岛后,经历了从官方推广到民间普及的过程,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并对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共同价值观塑造和文化繁荣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朱子家礼》

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创新

《朱子家礼》作为儒家礼仪的典范,自14世纪末传入朝鲜半岛,经历了传入与推广、普及与本土化、融合与现代转型三个阶段,深刻影响了朝鲜社会文化和礼仪规范的演变。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是《朱子家礼》在朝鲜半岛的传入与推广期。在高丽王朝时期,随着与元朝的交往,高丽学者开始接触到朱熹的著作和理学思想。1289年,安珦从元都带回朱熹著作并开始在太学授课,标志着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郑道传、权近等儒士率先研习《朱子家礼》,并通过与元代儒者的交流,将朱熹的礼学思想引入朝鲜半岛。在朝鲜王朝积极提倡儒学的背景下,知识阶层开始重视对《朱子家礼》的研究。金宗直、成三问等儒臣大力提倡推行《朱子家礼》,并参与编修官方礼仪典籍,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制定冠婚丧祭等礼仪规范。至16世纪初,《朱子家礼》已广泛流行于民间,成为士大夫家庭日常礼仪的指导性文献。《朱子家礼》所倡导的“三年之丧”“祭祀”等礼俗也逐渐成为社会习俗,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朱子家礼》成为朝鲜社会主流的礼仪规范。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是《朱子家礼》在朝鲜半岛的普及与本土化时期。随着儒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朱子家礼》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涵盖官学和私塾教育系统,成为必修教材。士大夫子弟在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也必须学习《朱子家礼》,此时儒家礼仪规范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上层和普通民众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