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回忆方克立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于惠玲

方克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睿智坚守,他的慈爱平和,他的创新不息,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温而厉”:严谨平和的大先生

还记得1997年,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快结束时,有评委建议我一定要读方克立先生的博士。当时的我很激动,虽然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但是知道方先生在学界的地位很高,是深受尊敬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心中很是忐忑。但没想到,这样一个在当时感觉几乎不能实现的建议,却埋下了未来熊熊燃烧的一粒火种,也早早结下了我与先生的师生缘分。

经过了三年教学与科研的磨砺和沉淀,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倡导的“综合创新论”思想,在我心中深深扎下根来,使我下定决心报考方先生的博士。恰恰在这时,作为一名女性,怀孕生子的任务也悄然而至。是现在考,还是错开一年再考?我又犹豫起来。方先生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育人原则“学行并重,德业双修”,认为做学问要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实事求是,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执着与坚守。他讲道:“我们学习中国哲学,不仅要在道理上懂得它,而且要诚心服膺,化为自己的血脉,变成内在的德性,随时随地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做一个言行一致、学行统一的人。”我知道,考博和读博的过程都很不容易,本来我的基本功就弱,先生要求又高,再加上家庭负担,方先生能接受我这个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