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柏拉图论虔敬与孝

  • 语义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

  • 后现代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数字技术

  • 柏拉图论虔敬与孝

· ·

语义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

◇王振

亚历山大·米勒曾在《当代元伦理学导论》一书的绪论中提及如下观点:“前述道德心理学论证的一个前提是,主张真诚地做出道德判断和依据判断所规定的方式去行动的动机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和必然的联系。这种主张称为内在主义,因为它说道德判断和动机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或者概念的联系。” 

这一观点在当代元伦理学领域引起的争论暂且不论,它至少体现了一种理解“道德判断(或者说道德规范)和行为动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的典型立场。下面的例子可以对这一立场略作阐明:一个人真诚地做出了断言“当老人在路边摔倒时,我们应当去搀扶老人”,我们认为她相应地具有了按照前述断言去行动的动机;如果设想她在做出该断言时路边恰巧有一位老人摔倒了,她却没有去搀扶,那么我们会认为她具有某种“可鄙的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立场实际上至少给出了一种看待道德判断的“标准”,即(1)一个判断是道德判断,当且仅当它和行为动机之间具有内在的或者概念的关联。利用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方便地把道德判断和事实判断区分开来。如果一个判断没有与行为动机之间产生必然性联系,那么它就是事实判断。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个判断,它不会从动机上激发做出这一断言之主体的任何行为。因此,它就是一个纯粹的事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