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学者建议
鼓励公众参与打击假新闻
如今,假新闻层出不穷,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前,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高级研究员扬·梅里森(JanMelissen)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官网发文,就当下假新闻的产生、传播、影响以及应对发表了观点。他认为,抗击假新闻暂无速效良方,但重视公民参与十分必要。
威胁国际社会稳定
梅里森表示,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改变了虚假信息的本质、传播范围、速度和方向。假新闻总是在所谓的“回音间”(echochambers)和 “过滤气泡”(filterbubbles)中回荡,即能够通过算法为不知情的新闻用户定制、推送信息。数字化技术已将假新闻转化为21世纪的一种“宣传手段”。一些假新闻的参与者受利益驱使,在互联网争议中编造子虚乌有的故事,或者动员“志同道合”的网友参与其中。
世界经济论坛早在其2013年第八版的《全球风险》报告中警示称,“数字化的野火能够在现实世界中造成灾难”。科技发展总是与地缘政治风险相伴,系统性的不良信息可能会损害全球治理和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梅里森称,对那些新闻传播速度较快和强度较大、本身内部就在被破坏的社会而言,假新闻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更具挑战性的是,假新闻还有可能对国际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在国际政治领域,假新闻对国家领袖进行诽谤,对大众舆论和国家间对话都会产生影响。假新闻还常与所谓的不敬言论结合在一起,为人们常常信以为真的“政治神话”提供了滋生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