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学
本版标题
  • 《太平广记》与汉唐小说

  • 通于俚俗 继承传统

  • 《作品》

  • “衍指符号”分析:比较文学研究范式更新

· ·

“衍指符号”分析:比较文学研究范式更新

比较文学多年来经历了多种范式演变,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这些范式作为不同的视角与方法,为比较文学研究拓宽了视野,深化了问题意识,但同时也显出了范式的焦虑,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比较文学的发展。近年来,美国华裔学者刘禾提出 “衍指符号”分析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建构意义对等

“衍指符号”(Super-Sign)意指跨语际翻译中人为建构的意义对等关系。作为一个新的术语,它建立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中外之间大量的跨文化交往与冲突的研究。“衍指符号”强调意义对等关系是人为建构的一种事实,而非客观或“自然”的。如用“个人”来译“individual”,这两者便建立了对等关系,但最初用来译“individual”的汉语词不只有“个人”,还有“个位”“个体”“小己”等。这些不同的译法反映了不同的译者对“individ-ual”的差异化理解,反映在词语中,其意义有微妙的差异:“个位”反映了人的某种空间属性,“个体”侧重于物质性的身体观念,“小己”则暗含着某种对应性的“大己”的存在。因此,“individual/个人”“individual/个位”“individual/个体”“indi-vidual/小己”这几种不同的对等关系,都含有译者的某种主观理解,它们之间的对等很难说是客观或“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