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创新创业中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供给

◇钟保镜  左桠菲

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应坚持文化效能充分释放为导向,深入考虑文化赋能,从文化需要维度指引高校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

文化对创新创业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创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滋养。高校在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除了政策、资金、场地等要素投入外,更需加强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在国家文化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充分认识文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功能、价值,并根据创新创业对文化的需要,提出高校文化建设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需要文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文化的需要主要体现为:高校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习成、创新意识的培育、文化资源的产品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习成。高校文化建设不仅要实现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满足,更要做好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引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重要塑造作用。大学生要努力做到德才兼备,需从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文化育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形成积极的人格,面对挑战敢于拼搏、攻坚克难。

有利于培育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创新创业更多是依托智力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一种实践行为,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的行业模式,需要创新性和开拓性,以产生更大的价值。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离不开优秀文化的启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营造积极进取的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有利于加速文化资源产品化。高校文化资源是座富矿,文化资源产品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大学生能够学之所用、用其所长,以高校文化资源为依托,与时俱进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设计,可以输出更具价值的文创产品,赋予文化资源新的产品形式,契合新的市场消费需要,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文化资源产品化给予文化新的生命力,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

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文化的需要,从高校文化建设系统出发,高校文化建设应注重数量、质量和效益有机结合,形成文化建设矩阵,夯实文化硬环境和软环境,推动高校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在数量上,构建完善的文化建设体系,充分保证文化资源的覆盖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文化建设要通过建立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文化体系,保障文化资源的供给量。要加强对高校自身文化的研究和梳理,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实现协调共振。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供给,又要注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形成系统的生态闭环。既要优化高校文化线下传统的传播链,又要重视高校文化线上网络的传播链,构建传播链矩阵。通过多层级多类别系统化地建设高校文化体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有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文化场景中,提高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价值影响。

在质量上,高校文化建设不能滥竽充数,建立质量生产管理制度,明确高校文化资源建设目标、要求、标准和方式,把好内容和形式的质量关,高质量有创造性地供给文化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在内容质量方面,高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中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精神,提升高校文化内涵,保证高校文化在内容上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在形式质量方面,高校文化建设善于将文化与技术、艺术等载体融合,更科学和创造性地呈现高校文化内容,加强文化形式上的新颖性,唤起大学生对创新的认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自主性。

在效益上,把效益纳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科学合理地预测和评估高校文化建设效益,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高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是目标和落脚点。高校文化建设应建立事前预测和事后评估制度,实时动态优化高校文化建设能力,提高高校文化建设水平。同时,高校文化建设不仅要基于眼前效益作为建设选择,更要基于长远效益的考虑,注重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柔性教育的作用。具体到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促进,就是要基于效果做好文化建设设计和改进,并做好短期文化建设项目和长期文化建设项目的结合。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