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的三重路径
◇孙文沛 樊长琴
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是对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和田野调查为主的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构建思政课教学闭环,促进思政课教学实现“八个相统一”。
探究式实验教学:课前通过检索
大数据引导建立理性认识
探究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网络的建构,既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政课探究式实验教学一般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事实—理性认识”的路径开展。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习情绪高涨。情境一般来自于重大实时热点问题或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性或判断性问题,并要求学生基于感性认识和既往经验进行猜想或预判。学生通过思政课实验室大数据中心平台对问题进行试错性检索实验,充分利用实验室给出的教学案例、文献资源海量数据,按照实验操作流程探究事实真相,验证自己的猜想或预判。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结果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辩论,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知晓自己的判断在同龄人群体中属于多数派、少数派还是孤立派,对自己的判断标准、立场和方法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性认识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