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看王季愚历史教育思想
◇綦岩
历史教育以时空为载体,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可以产生铸魂育人的社会效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王季愚校长带领黑龙江大学师生开展历史教育,组建历史系,聘请历史学家纪昌担任历史系主任,成立资料室,开设历史唯物主义、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在教学中,她强调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研读,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地在历史科学研究中开展各种学术思想的讨论,积淀形成“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育红色基因、书写红色家谱、传播红色声音、传递红色能量。
王季愚历史教育思想以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育人才为终极理想,将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学科与专业深度融合、以教学研究促进学术发展、以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提升。在她的推动下,历史系每周定期举办全体教师出席的教改讨论会,讨论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编写讲义的原则、如何确立优良系风、阶段性教学的缺点与问题等。教改研讨会讨论气氛热烈,学术色彩浓厚。例如,1961年4月17日,历史学专业相关教师讨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通史(初稿)》时,有的同志认为把历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放在有关篇章的开端能够更好地反映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有的同志则认为这是一个大的缺陷,章节的安排、书的结构应该与历史客观逻辑相符合,农民起义是一定历史时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最终结果,是对历史时期的总结,应该放在该段历史时期篇章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