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研究刻不容缓
◇江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江流域自古就是我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广袤地域内考古发掘出十分丰富的古代文明遗址,如长江上游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新繁水观音遗址等;长江中游的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江西清江吴城遗址、江西新干商代遗址,还有湖南彭头山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等;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草鞋山遗址和马家浜文化等。这些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对于了解我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十分重要,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珍贵,需要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与毅力沉下心去研究分析。
长江自古就是人类迁徙的一条重要线路,上古时期,我国先民可能从上游往下游迁徙,比如三星堆古人类的外迁。而在近代则可能更多从下游回迁上游,例如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长江又是一条商贸的重要线路,古代重货都靠水运,长江及其支流就是南方最主要的水道商路,集聚了先人许多的生产、商贸、交通及军事等活动。长江还是一条文化交融的重要线路,上、中、下游之间几千年来的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态,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
人类在自身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海量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这是所有曾经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智慧显现和集体成果。一个物质遗产或遗迹代表着一种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一种回应外在环境的人类智慧、一种人类处理相应问题的可能性。千百年来,人类作为具有高等智慧的物种,在面对大自然时、面对恶劣环境时、面对现实困难时从未退缩,这是人类至今能广泛生存于地球的重要原因。我们的祖先思考出许多办法和途径,生产出许多工具和器物,以帮助自己与家人、族群繁衍生存下去。这些先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心得和方法,有的我们现在有更好的方式不再需要了,有的问题已经过去不会再面对了,有的至今还困扰着我们。应当看到,构成文明的先人智慧在今天仍有其价值,而长江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江流域历代形成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隐含的信息量十分丰富,有许多尚未被准确地了解和解读,如不及时保留、保护好,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时可能消失,需要尽快开展研究。鉴于某些遗产遗迹的状况,有的研究甚至可以类比考古中的“抢救性发掘”,其需求十分迫切。长江流域古建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未受到足够重视,例如关于传统文化场所景观的研究还未受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非遗热和文创热广为人知,四大名绣中蜀绣、湘绣、苏绣都在长江沿岸,充分说明长江流域文化遗产和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品质很高。永嘉衣冠南渡、靖康之难之后,自南宋起,长江文化更是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之一。近一千年,长江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影响更为深远,研究长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了关于长江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发展的课题。对于总书记的要求,应当遵循排查、梳理、整理、研究、传习、启迪的思路。排查—梳理—整理是回应总书记“保护好”的要求;研究—传习是回应总书记“传承好”的要求;启迪是回应总书记“弘扬好”的要求。文化研究中材料的寻找、摸查、整理就像“做珍珠”准备原材料,不受人们重视,但是不可或缺;而对于相关材料的研究、传习、启迪是“串珍珠”,做出一件珍珠饰品,创造性似乎更大,人们十分需要,但是没有“做珍珠”,如何“串珍珠”?因此,对于长江文化资料、资源的排查、梳理、整理十分重要,是摸清家底的工作,十分艰辛,但很有必要,这个基础性工作对于今后研究的支撑与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近十年,苏州大学传统景观研究团队做了明代两部设计典籍《鲁班经》和《工部厂库须知》的点校整理工作,就是在“做珍珠”,受到读者欢迎,可见基础资料的整理还是存在较大的社会需求,应当受到重视。而长江流域是流传至今绝大多数古代典籍的出版地,许多典籍记载着长江文化的主体内容,因此发掘与整理长江流域古代典籍很有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点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性问题。目前传统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较少传承人的后代愿意继承父辈的手艺。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反映出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认识不足。在物质遗产方面,有的传统建筑尚存,但是原样留存完好的很少。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原因,岁月的腐蚀;也有近代的因素,大拆的破坏。而传统人居环境的景观生态基本完全消失,只有在偏远山区的古村落中可能还可以管窥传统景观生态的影子。传统景观是承载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的场所,人们日常所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实践活动都在其中完成,营造既符合人类需要的人造环境,又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第二自然,一直是我们先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些人类智慧的物质承载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值得深思。
为此,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为相关研究提供资助,设立专门机构统筹指导,譬如长江文化研究院,全国一盘棋,用下大力气、出大成果的决心布好局,起好势。各级管理部门也应当转变观念,一是了解准确释读长江文化对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够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只有正确解读带我们一路走来的传统文化,才能发展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我们“往哪里去”的方向;三是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往多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经济状况好了,也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可以说文化的戏唱好了,经济的戏也就唱好了。大运河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长江是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其交汇点就在扬州、镇江,构成十字形态,交叉辐射,因而在长江下游汇聚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宋元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现在加强长江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个关键区域。
(作者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