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本版标题
  • 霍耐特关于“劳动解放”三条进路及其局限

  •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

  • 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变迁理论

  • 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与应对生态危机

· ·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

◇李伟玲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应对各种“挑战”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试图通过“重构”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积极寻求在生态问题上的理论反映。

虽然面对同一问题,但不同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理解的角度并不相同。福斯特认为,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中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观。通过对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研究,他建构了“物质变换”学说,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路径。与之相较,奥康纳否认马克思理论具有生态维度,但却从马克思的生产条件出发,论述了引发生态问题的二重矛盾,以此构建他的生态理论基础。与其不同的是,高兹则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同生态的关系,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角度重新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既承认经济理性的意义,也要限定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生态理性的目标。

第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观的不同理解。奥康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将自然客体化和抽象化,自然仅被看成用来征服和改造的被动的劳动对象。由此,奥康纳提出自然界应是自主和目的性的存在,形成以“协作”为切入点、包含“文化”和“自然”的新社会劳动理念。“协作”不仅包含人与人,也包括人与自然,自然不但是生产过程的“合作者”,而且是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