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文体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 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 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作用
    ——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

  • 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作用
    ——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

  • 文体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 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 ·

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本报记者  项江涛

中国有着极为丰富多样的口头传统资料,近30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个富矿上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创立形成了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作为领军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在引领、传播、构建中国口头传统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积极倡导大数据创新理念,对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有着深刻见解。近日,记者就“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20世纪末,肇始于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经过您与同道学者的积极引介、翻译,在近30年的努力中,我们实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转换,也推动了口头传统研究的在地化运用。您认为,口头传统研究在当今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朝戈金:我们需要提高对口头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因为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新”的信息技术,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人类会说话的历史,就是口头传统发生和演进的历史。人类的信息技术发端于口头传统,而书写也从来没有取代语言。书写在传承知识、推进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的语言大部分是没有发展出书写体系的。这些无文字社会的成员同样以他们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发展出复杂精巧的知识体系,从天文历法、复杂数学运算,到社会管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口头语言不仅没有被抑制,还获得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