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作用
——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
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作用
——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
文体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文体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本报记者 杨阳
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前辈先贤明于道路,贡献卓著。新时期以来,古代文体学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术领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除了在范式和方法上有继承有开拓外,还要探寻有学术高度和思想内涵的新路径。围绕文体学的相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对“体”的辨识,文体学的出现也由来已久,是一门显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体学研究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演进过程。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学术史和研究现状。
党圣元:先秦两汉时期尚无系统的文体学论述,至魏晋南北朝,以挚虞《文章流别论》、任昉《文章缘起》、萧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著作正式开启了文体学研究,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框架。此后文体学续有开拓,至明清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