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肃慎族系发展与肉食习惯

  • 清代科尔沁部为巩固北部边疆作出贡献

  • “满洲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 从同盟政策看百济对外发展战略

  • 东北亚历史研究专题
    长春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边疆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

肃慎族系发展与肉食习惯

◇刘芳华

肃慎族系是我国东北四大古族之一,先秦时称肃慎,居住地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邻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先秦时期,肃慎人主要居住在江河沿岸的高地上,以渔猎为主。西汉时,改称挹娄,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挹娄人主要活动在黑龙江流域东部,大致与肃慎人活动区域相同。南北朝时,肃慎以勿吉之名见于史书,隋唐时期,称为靺鞨。本文以正史中记载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相关文字为史料来源,力图通过梳理肃慎族系驯化野猪,养殖家猪,食其肉,衣其皮的过程,理清肃慎族系发展与猪肉饮食习惯的密切联系,从部族饮食角度揭开肃慎族系利用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生产、逐步壮大的历史进程。

肃慎族系的生活环境自古以来与高山为邻,密林之中,依水之滨,冬季气候严寒,夏季温暖湿润。通过考古发现可知,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丛林动物,如鹿、兔子等都是肃慎人猎取的主要对象和肉食来源。山林中的大量野猪,为肃慎先人驯化野猪创造了条件。在一些时代较晚的昂昂溪文化遗址中,出现了猪牙和猪骨,表明彼时已经存在畜牧饲养行为,野猪已经完成驯化,可称为家畜。东北地区的气候相对于中原来说更加寒冷,肃慎人必须找到脂肪含量高、肉质细腻的稳定肉食来源,才能够抵御严寒,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