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肃慎族系发展与肉食习惯

  • 清代科尔沁部为巩固北部边疆作出贡献

  • “满洲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 从同盟政策看百济对外发展战略

  • 东北亚历史研究专题
    长春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边疆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

从同盟政策看百济对外发展战略

◇潘博星

百济(前18年—660年)是活跃在朝鲜半岛上的东方古国。从其逐步形成古代国家到660年被唐与新罗联军灭国,百济一直与周边世界保持着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同时,为了争取生存,百济也经历了数不清的进攻与防御、同盟与背离。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和复杂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同盟政策,是百济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晋书》《宋书》《旧唐书》三国史记》《日本书纪》等中、韩、日史籍中记载了大量的百济对外政策和同盟关系事例。在高句丽势力尚未南下时,百济保有对新罗国力的优势,数次侵扰新罗边境(266、272、278、283年)。而面对高句丽势力范围不断扩张的趋势,百济便采取了与新罗交好,共同防范高句丽的政策,双方交聘频繁,往来密切。在与新罗建立牢固的同盟关系之后,百济甚至一度掌握了对高句丽战争的优势,369、371年,高句丽来犯,均以败绩而归。彼时,正值百济近肖古王在位时期,他不仅与新罗结盟,奠定了朝鲜半岛三足鼎立的局面,更是利用中原地区南北政权分立之际,西交东晋,南联伽倻,东结倭国,这也是后来形成的南方东晋/刘宋—百济—新罗—倭阵营的雏形(其中新罗与倭国并非友好关系)。5世纪,高句丽广开土王大肆对外扩张,百济在之前结成的友好关系网基础上,再次强化与周边国家和政权的外交关系,428年迎倭国使臣,429、430年入宋请封,433、434年遣使新罗,在积极的外交努力下,百济成功抵御了高句丽的南下政策。在这些同盟者中,与百济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结成坚实军事同盟的是新罗。450—500年间,百济与高句丽共发生了12次战争,其中,与新罗并肩作战5次。但在500年之后,新罗开始积蓄力量,外交上继续与百济交好,维持同盟关系,实则在等待良机以赢得半岛势力角逐的胜利。551年,为追回丢失的汉江上游土地,百济率济罗联军与高句丽背水一战,新罗却趁机夺取了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失去了汉江出海口的百济势力大为萎缩,甚至选择了原来的宿敌高句丽作为结盟对象。这与当时东北亚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中原王朝的统一和日益明朗的隋唐—高句丽之间的对立关系,百济选择了一条与统一的中原王朝对抗的路线。其结果是,660年,白村江一役百济—倭联军为唐军所破,百济终告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