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肃慎族系发展与肉食习惯

  • 清代科尔沁部为巩固北部边疆作出贡献

  • “满洲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 从同盟政策看百济对外发展战略

  • 东北亚历史研究专题
    长春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边疆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

“满洲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段凡

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殖民扩张政策所包藏的祸心和对中国东北农村的破坏世所罕见,其所谓“满洲移民”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满洲移民”堪为日本侵华的“第四兵种”。在日本学界,“满洲移民”研究常与日本战时法西斯秩序相关联,近年来从心理史学角度出发,以“满洲记忆”为中心的研究在当代日本社会颇具影响。我国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对“满洲移民”及其主要特征的研究,以揭露日本殖民侵略活动的实质。

“满洲移民”始于“爱川村”,终于“葫芦岛撤侨”。其虽名曰 “移民”,本质上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殖民侵略活动。脱胎于北海道拓殖经验,以各类开拓团为组织形式的“满洲移民”被“赋予”统治伪满农村、“巩固北边”的二重功能。“满洲移民”具有下列特征。第一,规模庞大。1931年至1945年间,“满洲移民”占移居中国东北日本人总数(不含军队)的六分之一。第二,持续时间长。“移民”过程几乎贯穿日本染指中国东北始末。第三,牵涉关系复杂。按权力主体,“移民”涉及日本军政部门、朝鲜总督府、伪满政府;按行业类别,参与“移民”的势力来自军、政、学、农、工、商;按移民阶层,佃、贫、中、富农无不参与其中。第四,破坏性大。日本“移民”强占中国人民的生产资料,严重破坏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第五,极富危险性。1936年,广田内阁的“百万户移民计划”,意在扩充中国东北的日本人口比例,实现永久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