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领产业链升级 助力畅通“双循环”
践行国家黄河战略需要把握四大关系
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绿色金融为黄河高质量发展“增绿添彩”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4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引领产业链升级 助力畅通“双循环”
◇弋伟伟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然而,当前我国碳排放体量大、高碳化石能源占比偏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艰巨。沿黄九省区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大,能源产业、高能耗产业占比高,推动沿黄省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和畅通“双循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发挥沿黄省份比较优势,构建“双碳”目标下“双循环”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归根结底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沿黄九省区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应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积极构建“双碳”目标下“双循环”产业链。一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大幅降低煤炭、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同时,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提高能源效率,加强清洁能源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在交通、供暖、工业、建筑等领域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工程,努力实现低碳能源规模化。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二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降低工业碳排放,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围绕主导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共性绿色低碳技术需求,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关键技术研发为支撑的绿色创新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发展。严格控制钢铁、重化工、水泥、电解铝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三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有效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提升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度;加快碳交易国际化布局,巩固我国碳交易国际定价权;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实现碳资产数字化。四要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将“双碳”目标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制定合理的财政金融、资源利用、绿色发展、干部考核等政策,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和民生保障,避免出台脱离当地实际的碳减排措施。打破政府和市场主体间、不同地区间、不同种类能源企业间、能源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壁垒,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双碳”目标和发展安全,避免能源结构转换失当造成进口依赖、抗风险能力降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