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践行国家黄河战略需要把握四大关系

◇袁金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省份有着全国约30%的人口,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6.5%,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黄河流域岁岁安澜的重大战略布局。同时,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践行国家黄河战略,必须从战略层面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四大关系。

一是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生态保护带,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同时,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能源富集区,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经济发展支撑带,所以,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成为践行国家黄河战略的首要问题、基础性问题。解决这一认识问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破除经济发展代价论”“生态治理包袱论”误区,充分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为此,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是生态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保障,要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首要位置。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快黄河流域经济转型,遏制传统粗放型发展惯性,推动沿黄各区域根据自身在全流域中的生态功能定位发展特色产业,把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握好这个前提,黄河流域才能在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互动中实现双赢的价值目标。

二是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的关系。任何一项宏伟的事业、关键的决策,在酝酿过程中,离不开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继任者的接力传承、埋头苦干。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因此,践行国家黄河战略必须坚持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相统一。一方面,要突出规划引领。规划是先导,纲举才能目张,抓规划就是抓科学,就是抓长远。沿黄各省区要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根本遵循,主动认领、主动谋划、主动跟进,加快出台子规划,把各自的“路线图”“时间表”与中央要求高度统一起来、深入融入进去,做到同轨并向、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实干”这个强大的武器。谋划的眼光放在未来,但行动的脚步要落到现在。沿黄各地要切实把国家黄河战略这个牌子亮出来,思路喊出来,氛围热起来,工作干起来,在黄河安澜、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上开展专题研究,一项项推进、一件件落实,使“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使“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一步步接近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相统一,让黄河成为泽及万世的幸福河。

三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整体”和“重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部分,整体是全局性的,重点虽然是局部性的,但对整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体推进是重点突破的最终目的,重点突破是整体推进的必然路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黄河流域是一个巨系统,生态、经济、社会、资源等各子系统联系密切,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践行国家黄河战略,必须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这一对具有战略性、统领性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统筹谋划。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综合考虑生态大保护、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区域合作等各种关系,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实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推进,防止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以点带面。上中下游作为局部,要立足各自的差异性,统筹考虑流域、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着力点。比如,上游要着眼于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下游要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等。这样才能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绘就“保护黄河富九省”的新历史画卷。

四是流域和区域的关系。流域是以河流为中心形成的特殊自然区域,是整体性极强、关联度很高的区域,上中下游、干支流、各地区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极为显著。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区域是指由人的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殊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因此,黄河流域本身也是一类重要的经济区域,但是行政区划的存在造成流域内要素流动、水资源利用、地方利益与流域全局利益等诸多矛盾。因此,践行国家黄河战略,要从宏观上把握好流域和区域的关系。一方面,要牢牢抓住流域治理这个“牛鼻子”。准确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关系,全力以赴“保”,系统全面“治”,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坚持流域与区域结合。要积极深化改革,突破区域行政分割,理顺中央与地方、流域与流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流域管理体制。同时,要大力重塑黄河流域的经济地理,通过打造沿黄河流域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市群,促进人口和产业聚拢,并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提高整个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这样才能兼顾流域利益和区域利益,形成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