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推动研学旅行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 防范困境儿童社会性生存风险叠加

  • 构建行业特色高校评价体系

· ·

防范困境儿童社会性生存风险叠加

◇周佳

所谓社会性生存风险叠加,是指儿童生活的“三重世界”家庭、学校和社会同时向他们施加压力,却不提供应对资源而使其生存风险加剧的状态。贫困、监护缺失或不当是困境儿童家庭的典型特征。提高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力度、赋能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是防范困境儿童社会性生存风险叠加的关键。

家庭成员关系疏离

使儿童陷入风险

“脆弱性”是产生“生活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个体在遇到生活压力时,由于自身缺乏应对资源,又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就会表现出过度恐惧、无助和无力的情况。

侵害频率和损害度是衡量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家庭成员关系不良的形成原因多样,但经济压力、职业焦虑以及成员的非原生化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困境儿童家庭的典型特征与之重合,贫困、疾病、原生家庭解体等导致家庭成员关系不良,而作为家庭的最弱小者常常成为被迁怒的对象。生活空间拥挤加剧了家庭成员关系的疏离,家庭矛盾不断,对儿童的侵害频率和损害度增加,儿童的社会性生存风险加大。处于家庭关系困境中的儿童较之普通家庭,缺乏稳定的成长基础及亲密的家庭合力,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支持度不匹配也导致其将自身的焦虑归咎于孩子。同时,部分遭遇监护侵害的儿童也有一些让父母难以应对的问题,如叛逆、患病或残疾,父母对此缺少希望。家长和孩子之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熟”“亲”“信”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