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构建行业特色高校评价体系

◇程孝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总体部署。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评价其建设成效,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有必要构建行业特色高校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程序、指标体系、技术标准、计算方法、操作规程等要素的研究,回答为什么评、评什么、怎样评,解决行业特色高校评价的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问题。

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办出特色

评价体系是高校发展的“指挥棒”,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行业特色高校办学成效的有效工具和改革创新的外部驱动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基础的高校开展分类评价、动态评价、诊断评价是大学评价的必然趋势。行业特色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独特、特色鲜明,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现行大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存在为评而评、只重结果的问题;在指标设置上,未能准确识别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使通用指标未能体现中国化、本土化、行业化;在方法上,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多采用定性描述,缺少从内涵因子、条件因子等维度的精准分析,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同质化、功利化、指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行业特色高校贪大求全,学科优势退化、行业特色淡化、支撑引领弱化。

构建行业特色高校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有助于纠正现有评价导向,客观反映行业特色高校的建设成效,引导其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引导行业特色高校更加聚焦行业、服务行业,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创新发展;以行业特色高校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分类评价、动态评价制度,有助于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大学评价制度。

精准识别行业特色高校关键因子

行业特色高校评价的实质是分赛道竞争、分类别评价。从“内涵因子”和“条件因子”两个层面精准识别并提取行业特色高校的关键因子是科学评价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成效的前提。

第一,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因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行业特色高校因其独特性,其四大职能也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在人才培养方面,行业特色高校有突出实践、强调应用、注重服务的传统,学生知识能力结构贴近行业需求,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多年来培养的大量毕业生活跃在原行业领域,成为行业领域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使学校与行业发展血脉相连。在科学研究方面,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多数教师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行业情怀,他们更加熟悉行业的生产实际和操作流程,科学研究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一线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在社会服务领域,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发展持续提供专家咨询和高新技术服务,并得到行业和社会广泛认可。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行业特色高校在办学历程中将行业精神融入学校精神,塑造了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文化名片。

第二,行业特色高校的条件因子。条件因子是内涵因子的延伸和具体化,行业特色高校与一般高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办学历史来看,行业特色高校大多具有悠长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行业特色高校发轫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全面学习苏联的办学模式,由综合性大学变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今,行业特色高校已经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主管部门的变更来看,行业特色高校原隶属于行业部门主管,后划转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管理。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专业主要围绕行业的产业链而设置,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学科优势。从学科类型来看,可分为农林类、医药类、产业类、资源类、语言类、体育艺术类、财经政法类等众多的行业特色高校;从领域细分来看,行业特色高校涉及地质、矿产、医药、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经、通信、化工、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一批与文化、艺术、体育、财经、政法等社会事业紧密相关的领域;从学科专业水平来看,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在课程及教材建设方面,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设置紧紧面向行业需求,精准为行业提供智力供给,着重构建以本行业、本系统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框架,因而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建设特别是教材开发,行业企业均深度参与。在实践教学方面,行业性特色高校定位于向行业培养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需具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解决行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行业特色高校多瞄准行业发展需要,构建集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培养行业人才是行业特色高校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行业特色高校为本行业、本系统输送了大批的行业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形成了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水乳交融、携手共进的局面。

科学实施行业特色高校评价策略

行业特色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重职责,与教师、学生、校友、政府、行业企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联系紧密。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评价结果不能简单地用得分或排名来呈现,需要多维度“画像”。首先,基于国家“双一流”监测平台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公共数据,通过材料核查、公共数据比对、重复数据筛查,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其次,对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教育领域专家开展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就业质量评价数据进行“行业认可度评价”,邀请同行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对主观指标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邀请海外同行专家和海外行业企业进行国际声誉调查。最后,根据被评价高校初始值、标准化值、同类高校常模值,运用大数据领域的“用户画像”理念,从行业显示度、行业贡献度、行业支撑度、行业引领度和行业认可度等维度分别呈现评价结果。通过图示动态化、全方位直观地展示行业特色高校的建设成效,诊断发现行业特色高校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为科学评价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成效提供可视化、可度量、可操作、可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教育评价与督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