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核伦理研究的历程、内容及其特征

  • 构建和合共生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智慧

  • 核威慑的伦理三原则

  • 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 ·

构建和合共生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刘利乐  杨梦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倡议积极开展核安全学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引导世界化解当前核安全危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核安全形势,人类只有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当前的核安全困境,形成核安全秩序。 

首先,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注重安全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安全事件的影响超越国界。在互联互通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交往关系的加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性共同体,我们的生存依赖于他者的存在。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处于风险包围之中,核军备竞赛、核扩散、核恐怖主义、核泄漏等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的价值与尊严,人类应增强共生性关系来应对核安全挑战和维护安全感。共生才能确立自我的本体性安全,共生与安全是我们与他者和谐存在的内外两个方面。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能够弥合主客二分思维的缺陷,使主体与客体成为主客合一的共生关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认识到当前核安全领域交往关系的异化状态是由人类核实践活动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所内含的交往关系,引导主体在复杂的情境下用正确的行动完成善的谋划,既遵循国际经济政治的客观规律,又始终将人当作发展的目的,主体与客体统一于实践之中。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并不把核实践的对象当作确定性世界,而是从可能性世界来把握核风险的不确定性。核实践的过程就是从可能性到达现实性的过程,因此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能较好应对核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