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本版标题
  • 用“两路”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 弘扬和传承北大荒精神

  • 深刻领悟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 中国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研究(六)

· ·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王东旭  夏桐

20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河南省林县儿女苦战十载春秋,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东麓,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凭借自身不懈奋斗开辟出一条经济发展之路,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时至今日,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不仅在当时实现了伟大工程的建设,而且为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供着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自力更生,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红旗渠开凿于“三年困难”特殊时期,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没有向国家索要投资和材料,建材自己造,技术干中学,资金众人凑,方法集中想,用自身双手开辟前进道路。一铲、一锤,肩扛、手推,削山头、架渡槽、打隧道,苦干十年,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在悬崖绝壁上,造出8米宽、1500公里长的人工河,结束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的艰难历史。即使时代背景不断变迁,但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仍须时刻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不动摇。面对一些国家在技术领域对我国“卡脖子”等问题,我们应树立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牢记前人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将发展重心放在“自己走”而不是“走捷径”上,以应对其他国家在关键技术上的控制。只有坚持自力更生,在我国自主科技事业上实现多点突破、创新领跑、整体跃升,才能提高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