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西语译本推动《文心雕龙》海外传播

  • 法国多头并举发展文旅产业

  • 艺术设计助力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

  • 艺术设计助力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

  • 西语译本推动《文心雕龙》海外传播

· ·

艺术设计助力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

◇孟刚  陈淑君

早在先秦时代,汉字就开启了对外传播之路,一代代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共同的努力。近几十年来,汉字海外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专家学人也投身于时代潮流之中,为汉字的海外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艺术设计学人积极传播汉字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学人已经在汉字字体艺术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余秉楠(1933—2020)青年时期曾赴德国留学,留学期间他被导师要求设计一套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拉丁字母印刷体。在经历了临摹、研究、实验之后,余秉楠设计出一套拉丁文字体——“友谊体”。其大写字母参考了罗马特拉雅努斯纪念柱上的古罗马大写体,小写字母参考的是法国卡洛琳王朝的卡洛琳小写体。因当时余秉楠使用削尖的毛笔杆书写,竹子的弹性体现在用笔的轻重上化为笔画的粗细变化,呈现出中国书法独有的韵律。这种来自中国的形式美给拉丁文字体输入了新鲜血液。因其对字体设计和设计教学的贡献,余秉楠被德国授予“谷腾堡”奖终身成就奖。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篆书之美”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字的优美造型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通过奥运会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