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文理融合发展研究
◇陈世华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由高度专门化教育向综合化教育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各综合性高校也采取了诸多举措推进“通识教育”,但我国高校当时倡导通识教育,大多以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为目的。对于如何实践通识教育,相关学者进行了各种理论阐述,也提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当时,人们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尚存局限性,学者们大多只是提出了理念,而并未就如何深入推进文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提出具体建议。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文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进文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建设中,外语学科一方面发挥着“助推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身的变革。
顺应文理融合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科技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5月印发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其指导思想是“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在建设原则中,《指南》强调了“坚持交叉融合。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基础上,加快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新布局。同时,《指南》中明确提出的交叉融合建设原则,也为交叉学科的设立奠定了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