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一以贯之的传统诗学
◇卫垒垒
中国诗学有几个主要范畴,如比兴、物感、韵味、情景、意象、意境等。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是一以贯之的系统。从比兴范畴出发,或可将几个范畴贯穿起来。
比兴作为系统。自《毛诗序》标举诗有六义之后,关于比兴的阐释汗牛充栋。所谓“比”,是类比、比附之意,一物与另一物基于功能、形貌的相似而相互对应。所谓“兴”,是起兴、感应之意,物与人互相触动、相互作用,引起主体的情感有所反应即是兴。需要说明的是,比兴是创作手法,而不是修辞手法,后者包含于前者中,如比喻、拟人、象征、借代等修辞都属于比的创作手法;但并没有一种修辞与兴相对应,这并不意味着兴不存在,只是无法以明确的表达技巧呈现出来。古人说“比显而兴隐”,原因正在于此。比是内在情意先涌现出来,后寻找外在物象以表达,带有更多的理性安排,可以形成重复的修辞技巧;兴是外在物象引发情意,只能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至于物象与情意的关系却是无意识的、隐微的,难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