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建设的地方实践
◇张帅 刘凡瑞
当前,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讨论方兴未艾。一些地方政府立足自身实际,盘活用好本地高校在特定区域国别研究上的历史积淀与优势,进而在智库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及应用,及时为重大决策事项贡献地方智慧”的目标。诚然,无论是区域国别研究视野下智库建设的创新发展,还是智库建设赋予区域国别研究的新意涵,高校均为其中的主力军和着力点,尤其是随着区域国别学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地方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以下简称“地方高校智库”)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打造智库建设的地方特色。在目标导向上,地方高校智库建设形成了“强基点,点带面”的思路。关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周边区域和国家的相关研究,一些地方高校智库积累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对持续存在的热点问题的决策需求,促使其所属高校在相关研究和咨政服务上形成了非对称优势。许多地方高校智库在持续做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打造出从一国看地区、从地区观区域、从区域察世界,突出非对称传统优势“外溢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