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呈现共同体意识
◇黄新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作画时间在战国到东汉,以赭红色大写意的图像再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奋进的历史。
环首刀及其文化传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商、周、秦到汉,青铜已成为我国金属主体器具,春秋时期起陆续出现铁制兵器。环首刀最早在商代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环首刀为型铸造钱币即刀币,可见当时在中原一带其已得到普遍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 左江流域陆续发掘出战国时期的兵器、农具等,可见当时铜制、铁制器具已得到初步推行。岩画上多处出现环首刀等图像,说明青铜、铸铁冶炼技术已从中原传播到左江流域,环首刀等金属器具也传播到岭南一带。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到三十七年(前210年),数十万民众分数次从中原迁徙到岭南“与越人杂处”;开凿灵渠,连接中原与岭南;在今崇左市江州区(左江中游)设置南方三郡之一的象郡。汉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定交趾“二征”姐妹叛乱,其队部在左江上游(今凭祥市)得到当地民女班夫人鼎力资助而获胜。龙州县上金乡有一块丘陵坡地,壮语名为“铜登”,意思是“竖立铜柱(的地方)”,相传为马援部队在此竖铜柱以作铭记。“铜登”与最大的岩画点“岜莱”相距不到三里,这一带岩画最密集、数量最多,环首刀图像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