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黄小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国家的安全稳定,还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利共赢。边疆作为祖国的屏障,大多山高水深,自然条件较为艰苦,因此,发展边疆乡村集体经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集体经济的发展克服了村民势单力薄的不足,乡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建设加工车间等方式,根据个体的能力、特长安排工种,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内驱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干劲十足。乡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的自尊心自豪感。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里有了集体收益二次分配的机会和能力,村委把部分合作社收益作为集体公益金,用于帮扶村里因病、因残、因劳动力缺乏等而贫困的家庭,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缩小了贫富差距,使边疆乡村各族群众结成了共建共享、共利共赢、命运与共的经济共同体。经济发展为边疆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