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探寻法国社会理论翻译信达之路

◇陈振铎

“译”,通“择”,有选择之意。从构形学来看,“译”还有一层方法指向:对言语的反复推敲、研磨和探究。人文社会科学翻译,不一定求雅,但实现“信”和“达”是基本要求。然而,不同语言间的理论概念翻译,做到“信”“达”都颇为艰难。中法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独特语言表达方式和人文社会科学思想资源,翻译的“信”“达”不足问题更为明显。

识别词语与行文误区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翻译西方社会科学经典著作,法国主流思想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代表作大部分已译介到中文世界。但这种大型翻译活动存在不少局限,如一些重要著作的中文初版经英语转译而来;再如,早年法语译者多为外语专业出身,缺乏人文社科学术背景。也就是说,法语理解和翻译技术俱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当时少之又少。这些局限导致错译、曲解了很多重要理论和概念,一些误译的概念现在已是约定俗成的表达。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以误传误,把这些被误译的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影响了对法国社会理论的认识。我们从词语以及行文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