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A11
本版标题
  • 突出水乡特质  促进融合发展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赋能名城建设

  • 让苏作像运河的水一样流向生活

  • 赓续江南文化传统  写好水文化大文章

  • 文脉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

让苏作像运河的水一样流向生活

◇朱元吉

苏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的最后一站。千百年来,这座古老的水城与大运河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大运河承载着苏州璀璨辉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脉记忆。苏作与大运河文明融合共生,凝聚着历代匠师的智慧结晶,寄寓着古今江南人文精神,是苏州民众精神与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来源。

创新保护苏作基因。和许多文化遗产一样,今天的苏作面临着全球化、城市化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挑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手工技艺的文化基因断层、个体作坊现代化流水线的产业业态、传统产品形式与当代审美意趣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矛盾等。时代要求我们从创新发展的角度传承好、发展好非遗文化,继往开来,彰显苏作的时代价值,让苏作更好地讲述大运河文化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苏作的文化基因隐含在运河文明所孕育而成的人文形态和造物方式之中。保证苏作文化基因的纯正性及其当代转化的适用性,需要从文化意涵、形态样式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创新和保护。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中外艺术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当代苏作手工艺持续发展注入养料和活力;以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立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苏作手工艺更广泛地走进民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