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发基础研究人才活力
——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
◇本报记者 班晓悦
“基础研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围绕如何充分激发基础研究人才活力等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锐。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过去五年,我国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锐:过去五年,党和国家聚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建设不足的问题,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一是发挥高校院所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作用,谋划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推动实施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和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优青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专项,支持一批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潜心研究。三是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改革,通过建立交叉学科成长发展引导机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四是通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建设大科学装置,打造新型人才培育开发平台,吸引优秀人才投入投身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五是强化国家基础研究科技计划支持体系,健全优化基础研究项目申报、评审和决策机制,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发展。我们看到,我国基础研究经费逐年增长,2022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连续4年保持6%以上的水平,这些都为我国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