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孟荀哲学中的“规矩”譬喻

  • 把握文体特征  探求︽周易︾ 本义

  • 荀子对老子思想的认同与改造

  • 孟荀哲学中的“规矩”譬喻

· ·

孟荀哲学中的“规矩”譬喻

◇钮则圳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仅是中国古代工匠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圣先贤哲学讨论时常用的譬喻。然而,正如《淮南子·齐俗训》所言:“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规和矩本来只是校正圆形与方形的两种器具,如何运用“规矩”来进行譬喻说理,仍然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先秦儒家发展之两翼的孟子与荀子,就是善于运用“规矩”进行譬喻的典型。

孟子:追求人伦之极致

孟子关于“规矩”的讨论,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离娄》开篇所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在《春秋繁露·楚庄王》中,董仲舒将这段话演绎为:“虽有巧手,弗修规矩,不能正方员。虽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孟子认为,诸侯在表面上具备“仁心”与“仁闻”,主观上也具有平治天下的愿望,但是未能实质性地增进人民福祉,究其原因是未能像尧舜一样广施仁政。一直视圣人为“百世之师”的孟子,正是通过将规矩与先王仁政之道进行类比,凸显圣人政教的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