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好青年的精气神
◇潘金倩
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敢干、顽强拼搏”等优秀精神品质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育人价值,与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依托红色文化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应该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依托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好青年的精气神。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推进红色文化社会实践等多项举措,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红色文化基因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坚韧毅力、锤炼奋斗品质。
强化思想筑魂,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升新时代好青年培育实效。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主阵地和重要抓手。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从教师主体、课程内容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实效。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设计者和组织者,思政课教师要高度认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重要性,自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认识红色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标准的情感认同。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才相统一,围绕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四项要求,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并科学运用红色文化素材,研发一批高质量的红色精品课程。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英勇顽强、冲锋在前、保家卫国的壮举,同学生一起解读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论内涵与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激发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的意识和在生活学习中不怕艰苦、奋勇拼搏的斗志。